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雕塑里的抗联故事
2023-10-18 08:26:21

东北抗联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简称,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在东北地区组建的人民军队,坚持抗日长达14年之久,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早、坚持抗日时间*** 长的一支人民军队,也是东北大地上一条绵延不断的红色血脉。

  位于佳木斯市胜利西路的东北抗联主题雕塑馆中,以赵尚志将军为原型创作的《民族之山》雕塑尤其引人注目。

  “这座雕塑高8.2米,寓意赵尚志将军1982年恢复党籍及一 切荣誉;长19.25米,寓意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头高4.2米,寓意赵将军1942年牺牲;雕塑背景为一座大山,底座配以水波纹图案,寓意赵将军与山河同在的抗日精神。”雕塑馆馆长李平为参观者介绍道。

  雕塑过众多作品的李平对雕塑《民族之山》情有独钟,原因既有他对英雄的崇拜,也有一份深厚的情感在其中。21岁,李平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到了杨靖宇将军雕塑的设计、定稿、制作、竣工全过程,当杨靖宇将军的雕塑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李平觉得杨将军就如同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为英雄、为烈士创作雕塑的心愿如同一颗种子,从此深深地扎根在李平的心中。

  “赵尚志将军的一生身经百难,他多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多次被捕入狱、多次身负重伤,但他依然忠诚于党和人民,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望着赵尚志将军的雕塑,李平眼中满是深情,“他是我们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的很多事迹都值得我们弘扬、学习,这座雕塑也是目前为止我***满意的一件作品。”

  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的东北抗联雕塑馆展现了东北抗联历史的一个缩影,馆内现有展品400多件,每一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塑都在默默讲述着东北抗联的故事。

  雕塑《露营之歌》以1939年东北抗战***艰苦的那段岁月为背景,生动诠释了将士们不怕困难、勇毅向前的抗联精神。雕塑分为两部分:左半部分为几名革命战士围着一棵大树,在漫天风雪中盖着棉衣蜷缩在一起休息;右半部分是几名战士围在一个火光微弱的火堆旁取暖。作品无声地将人类生存的极限如电影回放般展现在参观者眼前。

  1938年,抗日英雄李兆麟率领部队开始了悲壮的西征。途中,抗联将士们需要和两个“敌人”作战:一个是穷凶极恶围追堵截的日本关东军,另一个则是东北严酷的自然条件。

  天气寒冷,将士们棉衣不足,手脚被冻伤,敌人的部队却越发密集,“讨伐”也越来越频繁。就在抗联将领杨靖宇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所有人被日伪军层层包围,对方兵力达4万多人,抗联将士正面的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转移,杨靖宇带领300多名将士在正面吸引敌人,由机枪连开路,将包围圈生生撕开了一条口子。

  雪地行军,将士们的裤子总是湿的,被寒风一吹就冻成了“冰甲”,难以打弯,沉重到连迈步都吃力。鞋子被泡烂了,将士们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当成绳子绑在脚上。衣服被树枝扯烂了,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都是白的、凉的。想要烤火取暖,只能生起一个小小的火堆,生怕火堆冒起的青烟会把敌人吸引过来。夜里,气温降至零下40多度,粗壮的大树都被冻得裂了缝,将士们围在大树下休息,每隔半小时就要被叫醒,否则很容易在睡梦中被冻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想要填饱肚子更是难上加难,将士们只能扒树皮充饥,将大树外面的老皮扒掉后,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一片削下来,硬着头皮咽下去……

  “我经常思考,东北抗联的作战条件如此艰难,敌人的武器却应有尽有,弹药充足,装备精良,在这种情况下,抗联将士与数十倍于我方的敌人展开血战,给日本关东军造成重大打击。”李平缓缓地说,“在根本看不到胜利曙光的时期,这支英雄部队苦苦地支撑着,靠的就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信仰的力量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

  每一座雕塑,都在讲述一个革命故事;每一个革命故事,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涤荡;每一次涤荡,都让参观者在心底响亮地呐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吾辈当自强”!

  如今,新的东北抗联雕塑馆场馆已经在建,预计10月初将对外开放,场馆建筑总面积9460平方米,将建成集展览、创作、研学、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以雕塑诉说历史,时刻提醒我们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基因,展示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根脉,再续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用***好的艺术创作诠释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对民族英雄***好的致敬。

  佳木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杜思宁


坚持品质要求,注重承诺兑现, 让每一件雕塑精品呈现出来。

东北抗联雕塑馆

15645440001
佳木斯市东风区杏林路与滨江东路交叉口路南
移动官网
咨询了解
首页 电话 导航